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区别
| 利己主义(Egoism) | 功利主义(Utilitarianism) | |
|---|---|---|
| 核心理念 |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| 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(或利益) |
| 道德基础 | “我”最重要 | “大家”最重要 |
| 行为动机 | 只考虑自己是否得利 | 考虑结果对整体是否有益(包括自己与他人) |
-
利己主义者:我只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,哪怕别人因此受损。
- 比如:一个人明知道抢了别人功劳会让同事不满甚至受到惩罚,但只要对自己升职有利就去做。
-
功利主义者:我做这件事,是因为它能带来最多的好结果,即使我自己吃亏一点。
- 比如:一个医生放弃更高收入的私人诊所,选择留在偏远山区,因为可以帮助更多人。
-
利己主义 常常带有贬义,容易被视为自私;
-
功利主义 虽然也讲“利益”,但强调的是“公共利益”,在哲学伦理学中有广泛应用,更多是中性甚至正面的。
-
利己主义是“只顾自己得好处”,
-
功利主义是“谁得好处多就怎么做,哪怕自己不占便宜”。
功利主义的分支
- 行为功利主义(Act Utilitarianism)
- 规则功利主义(Rule Utilitarianism)
- 普遍功利主义(General Utilitarianism)
- 统合效益主义(Unified Utilitarianism)
这几个术语都属于功利主义的不同分支或发展方向。它们的共同点是:都关注“最大幸福”或“最大利益”的实现。但在判断标准和操作方式上有显著差异。
| 名称 | 关注点 | 规则地位 | 灵活性 | 风险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行为功利主义 | 每个行为后果 | ❌ 低 | ✅ 高 | 易破坏信任 |
| 规则功利主义 | 长期规则后果 | ✅ 高 | ❌ 低 | 忽略个案 |
| 普遍功利主义 | 全体利益整体评估 | 不强调具体操作 | 中等 | 操作难 |
| 统合效益主义 | 综合前两者 | ✅ 灵活使用 | ✅ 中高 | 易争议 |
行为功利主义(Act Utilitarianism)
| 项目 | 内容 |
|---|---|
| 核心思想 | 每一个具体行为都要独立评估其后果,看是否带来最大利益。 |
| 判断方式 | “这次这么做有没有带来最多的幸福?” |
| 特点 | 灵活、因事而异,但容易动摇原则。 |
| 举例 | 撒一个谎能救人,这次撒谎是正当的。 |
✅ 优点:结果导向,实用。
❌ 缺点:可能破坏规则、制造不确定性(比如一会儿撒谎可以,一会儿不行)。
规则功利主义(Rule Utilitarianism)
| 项目 | 内容 |
|---|---|
| 核心思想 | 不判断每个行为,而是评估规则本身是否带来最大利益。 |
| 判断方式 | “如果大家都遵守这个规则,会不会有最好的结果?” |
| 特点 | 强调长期效果和稳定性,接近义务论。 |
| 举例 | 虽然这次撒谎能救人,但若“撒谎合理”的规则被普遍接受,将带来更大伤害,所以撒谎不对。 |
✅ 优点:维持社会秩序和信任;
❌ 缺点:可能牺牲个别情况下的最佳结果(如不得不撒谎救人)。
普遍功利主义(General Utilitarianism)
| 项目 | 内容 |
|---|---|
| 核心思想 | 通常被视为“功利主义的广义定义”,强调所有人的幸福总量(过去、现在、未来)最大化。 |
| 判断方式 | “这件事对所有相关人的整体影响如何?” |
| 特点 | 更加广义、抽象,重视整体公平。 |
| 举例 | 政策评估、公共资源分配中常用此角度(比如疫苗接种策略:对社会整体是否最优)。 |
统合效益主义(Unified Utilitarianism)
| 项目 | 内容 |
|---|---|
| 核心思想 | 试图综合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,以解决两者极端性的缺陷。 |
| 判断方式 | 一般依规则行事,但在极端个案中也可做行为判断。 |
| 特点 | 灵活性 + 稳定性,兼顾个案与制度。 |
| 举例 | 正常情况遵守“不能撒谎”,但在极特殊情况下可破例(如撒谎救命)。 |
✅ 优点:折中、现实可操作;
❌ 缺点:规则与例外的界线可能模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