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背景
道德判断
对自己的道德判断
对他人的道德判断
对亲友的道德判断
道德高低程度的判断
道德惩罚
道德必然是律己的,道德可以律人吗?
如果可以,那么自己违反道德底线,和别人违反道德底线,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理?
必须要有约束措施,光靠自我道德约束并没有保障。需要有第三方的,强有力的约束措施来警示、惩罚违反规约的行为。
对自己的道德惩罚
对他人的道德惩罚
对亲友的道德惩罚
道德惩罚的目的
- 错误行为应得的报应(retribution of the wrong done)
- 预防侵害行为(prevention of future transgressions)
- 改变侵害者(reformation of the offender)
目的是预防性的,还是惩罚性的
惩罚侵害行为
预防侵害行为
道德惩罚与法律制裁的关系
法无禁止即可为?法不禁止便自由?
- 道德惩罚不干涉法律制裁。
- 道德惩罚处理法律无法制裁的案例。
- 道德惩罚不能限制人的自由。
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,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司法制裁(包括民事制裁、刑事制裁)和行政制裁、违宪制裁。
根据法律制裁的目的和方式,可以分为恢复权利性制裁和惩罚性制裁。
恢复权利性制裁
恢复权利性制裁的目的是保护合法权利,恢复被侵害的社会秩序。
惩罚性制裁
惩罚性制裁是让违法者承担法律对其追加的一定不利后果,剥夺违法者的一些权利,目的在于实现公平正义。
道德惩罚的具体措施
可以参考法律学、伦理学、宗教学、社会学、社会心理学、教育学的相关知识。
- 法律学
- 法律规范: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,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。它把现实社会关系进行抽象的概括,是一种比较定型、反复适用的行为规则。每一个法律规范都具有三个构成因素:一是指明规范适用的条件;二是指明该规范允许或禁止的行为;三是指明违反规范的法律后果。这三个因素往往并不被表述于同一法律条文中,一个规范可以表述在几个条文甚至不同的条文之内,几个规范也可以表述在一个条文当中。法律条文也不一定都包含规范,而只是表述该法律体系的某些原则,或是制定该项法律或法规的理由。
监督流程
社区的每个成员都有监督义务,流程如下:
社区任意成员发现一个人的行为违反自己所在社区的道德底线,他就可以在自己所在社区发起一个讨论,提交以下信息:
- 文字描述事情的完整经过,包含具体的行为
- 举证,包括现场照片(马赛克处理)
- 违反哪几条社区道德底线条款
- 以及可定位到这人的信息,比如外貌,姓名,地点(系统暂时隐藏这项信息,只公布其他信息)
提交后生成讨论链接,举报人需要把链接发给对方,让对方补充自己的证词。双方各自举证讨论,直到认为信息够多了没有补充的必要。双方确认后进入评判流程。
评判行为是否违反道德底线
社区内的人都会收到通知,开始根据已有的信息判断是否违反社区道德底线条款。
如果评判为是,进入惩罚流程。
如果评判为否,待补充。
惩罚流程
系统将讨论升级成社区惩罚公告,将之前隐藏的信息公开,通知每个社员。社员可以对行为人采取以下惩罚手段。
惩罚手段
- 拒绝其获得社会服务
- 拒绝其参与社会活动
- 开除或降低职位
- 社会舆论谴责
- 通过语言、表情、动作传达对其排斥
案例
法律无法审判的案例。
见死不救
惩罚不听话的孩子
插队行为
公职人员的道德问题
比如不诚信,违反道德红线。
公众人物的道德问题
侮辱
歧视
抄袭剽窃
道德社区
建设有具体规则并且制约能够充分落实的公共领域。
道德社区不唯一,可以有各种形态。每个社区必须包含以下元素:
- 唯一的道德协议。协议由一系列规则组成。
- 信用积分系统。
任何网络社交平台,都有能力成立一个道德社区。
进入社区后你能获得什么
- 拥有相同道德底线的社交圈
- 社交信息:话题讨论和分享,资源分享
进入社区的条件
自身遵守社区道德协议。
退出社区的条件
个人信用积分归零时,会被永久驱逐出社区。
道德协议
道德协议列举了不同场景下的道德条款。
场景分类:公共行为,家庭行为,与他人接触的行为。
道德条款
信用积分系统
积分初始值:10 点。
获得积分:由社区其他人对某人的行为点好评到一定程度,某人就会获得积分。
失去积分:由社区其他人对某人的行为点差评到一定程度,某人就会失去积分。
评价系统:对某人的行为点好评或者差评。
信用积分
信用积分会受到别人对本人的行为的评价影响。
信用积分反应了这人在这个社区里的公信力。
实践方法
移动端 App
道德社区的用户个人软件。
Web 服务插件
类似 disqus 评论插件。可以做一个道德社区插件。现存的社交网络平台可以接入该插件,获得道德社区的服务能力。
网络社区
一个拥有道德系统的网络社交平台。
参考
理论参考
- 皮亚杰道德理论
- 杰里米·边沁的惩罚理论。圆形监狱。
-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
论文参考
生活实践
- 教育部印发《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》